施强教育网-专注留学教育外语,权威出国留学中介机构

院校搜索

College Search

院校搜索

请选择国家
  • 美国
  • 英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新西兰
  • 德国
  • 瑞士
  • 法国
  • 荷兰
  • 意大利
  • 爱尔兰
  • 日本
  • 韩国
  • 新加坡
  • 中国
  • 俄罗斯
  • 乌克兰
  • 西班牙
  • 泰国
  • 马来西亚
请选择院校类型
  • 大学
  • 预科
  • 外语培训学校
  • 学院
  • 中学
  • 小学
×

Ching在英国 | 在英国,父母们是如何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

发布时间:2018-03-02 来源:施强教育


1536895642.png

Ching在英国,Ching家Didi倾情代言

来自英国的最新鲜资讯和最给力干货

1536895672.jpg

春节的时候回国,与亲戚朋友聚会聊的最多的话题便是孩子的教育。关于教育问题,每个妈妈都有或多或少的焦虑。于是乎,这期我就想和大家来聊聊在英国的这些年我遇到的各式妈妈/爸爸,聊聊英国父母是如何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从英国父母培养孩子的方式上,中国妈妈们也许能有一些借鉴和启发。


妈妈A。她是我原来公司的部门经理,她先生也是一个中层经理。两人的收入明显高于英国普通中产,算得上upper middle class。可他们只有一个女儿,要知道,在英国独生子女是非常少见的,人们要么选择不生,要么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在一次聊天中,她告诉了我她的想法:与其随随便便养几个孩子,不如用心培养一个孩子。

1536895703.jpg


她家女儿从小就在私立小学学习,参加了很多学校的社团活动和训练,再加上自己安排的课外兴趣班,一周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她妈妈总是调侃说女儿比她还要忙。

在妈妈的全力培养下,女孩可以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且能文能武。A曾带着她来过几次我们的办公室,女孩举止间落落大方、自信从容。

她女儿小学毕业后,考入了Wycombe Abbey School(英国最好的女校之一),一路学霸人设,去年顺利考入了牛津大学法律系。

我有次和原同事聚餐时聊起A和她的女儿,大家都说A的育儿风格和凯特王妃的妈妈很类似。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也会在报纸上看到她嫁入王室或者成为政府部长的新闻。

1536895727.jpg


爸爸B。他是英国某省政府某部门的大头,对应国内差不多是局长或者厅长这样的级别。他太太是个家庭主妇,他们有三个儿子。他们对孩子进行了不可思议的放养,儿子的择校都是就近原则,任由孩子发展。


他的大儿子初中毕业后,并没有继续读A level,而是选择了水管工人的职业教育,毕业后成为了一个自由职业者(英国水管工的收入很高,需要提前预约,工作时间很自由);他的二儿子喜欢音乐,大学报考了流行音乐专业,现在和一群朋友一起搞音乐(收入还不是很稳定,所以目前和父母住在一起);最小的儿子,可能是我们眼中最正常的孩子,一路公立学校,考入格拉斯哥大学。

虽然三个孩子性格、志向各异,但B对他们没有丝毫的区别对待。从B的言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儿子们选择的尊重,对他们自由发展的认可。

1536895762.jpg


妈妈C。这是一个在英国的中国妈妈,算是一个陪读妈妈吧。她希望女儿能在英国接受教育,又担心女儿太小难以适应(6岁的孩子也没有全寄宿学校可以选择)。于是她自己先申请了一年制的硕士,然后又申请了博士,一边陪女儿,一边自己读书。

虽然按照政策她可以让女儿入读免费的公立小学,但C还是选择了私立预备小学。她认为自己不可能一直陪读下去,等女儿考入初中的时候,她也该毕业回国了。

她朋友圈最常晒的,就是和女儿一起学习的场景。耳闻目染之下,女儿虽没有任何额外补习,但成绩依然在top set,英语写作和阅读水平超过了同龄的英国孩子,妥妥的小学霸一枚,真正的别人家的孩子。上次见她,她正安安静静地坐在沙发上翻阅一本有关二战的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学习能力一定不会差!

1536895783.jpg


妈妈D。她和她丈夫都是医生,高收入人群。他们家的教育观念和我们家很像:全力培养孩子们。他们家有三个年龄相近的儿子,全部在私立中学读书。昂贵的学费让他们不得不卖掉原来的大房子换成了一套较小的房子,用差价补贴学费。三个孩子从8岁入学到18岁毕业,学费*3之后,不是普通家庭可以承受的。



他们本想让成绩最好的大儿子中学换成公立学校,可孩子不愿意(在学校里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学校为了挽留他,还给了他一份20%学费的奖学金(英国中学的奖学金是荣誉性质,数额基本在学费的5%-10%)。在大儿子的坚持下,父母只能咬牙降低生活品质,供三个儿子上学。


令人欣慰的是,三个儿子一直很出色。大儿子考入了帝国理工的IT专业(当年拒绝了剑桥入读的帝国理工,让我很吃惊。但他的理由很充分,帝国理工的专业更强,和企业合作更密切);二儿子去年考入了剑桥大学建筑系;小儿子GCSE 11科全是A*,目标是剑桥大学经济系。

1536895813.jpg


回国后,我被妈妈们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何学好英语。这是一个非常老生常谈的话题,答案也一贯如此简单:多读,多看。

这次回国,遇到一个老同学,她女儿只比我家女儿大一岁(我女儿6岁,她女儿7岁),已经可以说一口很流利的英语了。她是我遇到的唯一一个可以和我家女儿用英语交流的同龄孩子,她的秘诀也是多读、多看。多看英语动画,多多阅读英语原版书籍。

这次回国,我买了一套《书虫》系列丛书,和国内家长相反,我是拿来让孩子们中英文对照认识中文的。这套书用简单的语句重述了很多经典,对低龄孩子们来说,读原著也许太难,如果只是想要了解故事背景、知道书中的知识点,那这套书就足够了。

1536895884.jpg


每次回国,我家孩子的中文都会有很大的进步,可见大环境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想要让孩子学好英文,我建议可以利用假期来英国插班上几周课,让孩子彻底沉浸在英语之中,往往会有意外惊喜。更何况,这也是一个留学的预体验。在花大价钱来英国留学之前,先体验一下,看看孩子是否适合英国的教学方式,这是参加任何夏令营都不能得到的经验。

1536895912.jpg


最后,这几天有许多家长向我咨询关于英国九大公学的申请,我在这里就给大家简单科普一下。传统的九大公学,提供的是13-18周岁的教育,一般需要在year 5那年就完成预注册,然后先参加11岁时的一个预考,学校会发一个conditional offer。学生在两年后,也就是13岁的时候再参加common entrance test(CE),通过考试后才可入读公学。


我的经验告诉我,一个在英国公立小学系统中接受教育的学生或者国内学生直接考公学,会非常非常难。对于意向传统的九大公学的学生,建议提前来英国私立预备小学过渡2年。





Ching有话说

英国家庭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和中国家庭最大的区别,就是把孩子看成一个单独的个体,努力发掘孩子自身的个性,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我想,这应该是中国父母们在教育问题上最需要向英国父母们借鉴的吧。另外,我还想和在英国陪伴低龄孩子读书的陪读妈妈们说几句。陪读,焦虑是一定会有的,但偶尔也可以“佛系”一些,孩子读书的兴趣需要慢慢培养。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牵着蜗牛散步虽然慢,但也可以欣赏不一样的风景,最终蜗牛会站在高处等着兔子。


400-018-0008

评估通道

Evaluation channel

快速评估通道

意向国家
  • 美国
  • 英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新西兰
  • 德国
  • 瑞士
  • 法国
  • 荷兰
  • 意大利
  • 爱尔兰
  • 日本
  • 韩国
  • 新加坡
  • 中国
  • 俄罗斯
  • 乌克兰
  • 西班牙
  • 泰国
  • 马来西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