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强教育网-专注留学教育外语,权威出国留学中介机构

院校搜索

College Search

院校搜索

请选择国家
  • 美国
  • 英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新西兰
  • 德国
  • 瑞士
  • 法国
  • 荷兰
  • 意大利
  • 爱尔兰
  • 日本
  • 韩国
  • 新加坡
  • 中国
  • 俄罗斯
  • 乌克兰
  • 西班牙
  • 泰国
  • 马来西亚
请选择院校类型
  • 大学
  • 预科
  • 外语培训学校
  • 学院
  • 中学
  • 小学
×

从美国大学录取演变看2017浙江高考改革

发布时间:2016-11-03 来源:施强教育

新高考2017年在浙江上海即将实施,新高考改革,显然是借鉴美国的经验,考试上实施3+3,类似美国SAT与SAT2,一年多考。
图片55.png
录取上,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以改变惟分数评价。这套办法是否可行,有待观察。梳理一下美国高校招生政策的演变,以对中国高考改革提供更好的借鉴。
上个世纪初,美国顶尖大学招生办法跟当今中国高考大同小异,按分数择优录取。
图片56.png
1905年,哈佛大学开始采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委员会的测试(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Tests),即美国高考,作为招生的准则。这个选拔制度意味着所有成绩达标且有钱上学的高中生都有机会被录取。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制度的实施,使得哈佛的本科生源发生了显著变化。
图片57.png
到1908年,哈佛本科生源7%为犹太人,45%为公立高中毕业生,而原本哈佛的生源几乎被新英格兰地区的贵族私立寄宿制学校所垄断。
到1922年,犹太学生占比超过了20%。这时候学校的招生官和校友等维护既得利益的群体都不干了,他们心里怨恨犹太人不和他们是一群人,抱怨贵族子弟的名额被犹太人以较高的分数挤走,他们有些理由不敢说,有些变相说:说犹太人死读书得高分,说录取犹太人会导致学校捐款减少。这些理由,其实与今天白人抱怨亚裔类似(其实,随着家庭条件改善,当年的犹太人也好、现在的亚裔也好,都会很快有很多课外活动,捐款也会增加。但犹太人当年是力争的,不是靠这些课外因素而获得录取率,是按分数得到录取率。亚裔能否做到,今天恐怕不可乐观)。时任哈佛校长的Lawrence Lowell用了很多小伎俩来降低犹太学生录取比例,比如直接设置15%的种族名额、刻意削减犹太学生奖学金等等,但这些措施均未奏效。最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招生官们一起琢磨出了一招:通过改变对优秀学生的定义,变相筛掉那些学校不希望招收的学生。
图片58.png
从1922年开始,哈佛的招生系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学生需要提供推荐信、个人照片、申请文书、课外活动,还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如种族、宗教,以及父母出生地、姓名和职业等等信息。普林斯顿则会派人去面试申请者,给申请者打印象分,实际暗中考察申请者的家庭背景。这一招生变革显著减少了犹太学生的数量。后来,这个当时用来对付犹太学生的系统延续了下来。
1960年开始,系统变得更加程序化。哈佛把所有申请者根据地理位置分成22个组,再从每组里选择一定数量的人录取。时至今日,美国几乎所有顶尖学校都在沿用这个录取办法。
中国与美国不同
中国所有好大学都是公立的,学校经费以政府拨款为主,社会和私人捐赠所占比例很小。
图片59.png
相对低的学费也降低了对学生家庭条件的要求。中国高等教育讲究的是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虽然学习能力强不代表该学生就会成功,但整体而言学习能力强的人成功的可能性更大,而且这样的选拔标准最公平合理。
中美大学录取存在的差别不仅仅是大学办学模式的别,更是背后两国不同理念、不同制度所决定的,我们不应该只看表面现象盲目照搬。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确实有利于选拔多样化的人才。
图片60.png
但是这在中国的现实当中面临两个主要困境:一是鉴于部分能力是要有资源和条件才能培养的,由于社会差距,人群中只有少部分家庭能够提供这样的资源和条件,如果要以是否拥有这些能力作为选拔的标准,就是对不具备培养资源的群体的极大不公;二是在社会诚信程度不高的环境下,这种选拔方式为部分人利用手中的钱和权造假谋利提供了可能。
最后我们还是回到考试选拔,鉴于高考是招生的主要途径,考试就必须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之间的差距,区分度一定要足够鲜明,这样才能保证将最优秀的人才送到共和国最顶尖的学校里培养,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而这也是最基本的公平与科学。

400-018-0008

评估通道

Evaluation channel

快速评估通道

意向国家
  • 美国
  • 英国
  • 澳大利亚
  • 加拿大
  • 新西兰
  • 德国
  • 瑞士
  • 法国
  • 荷兰
  • 意大利
  • 爱尔兰
  • 日本
  • 韩国
  • 新加坡
  • 中国
  • 俄罗斯
  • 乌克兰
  • 西班牙
  • 泰国
  • 马来西亚
×